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广州成首推配售型保障房一线城市
3月21日消息,广州近日正式启动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申购意向预登记工作,成为国内第一个推出配售型保障房的一线城市。首批推出的两个项目为萝岗和苑、嘉翠苑,销售基准价分别为15800元/平方米、17300元/平方米,都是地铁盘,数量分别为936套、400套,全部为现楼。
配售型保障房是面向本市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和各类引进人才等工薪收入群体销售的保障性住房,实施封闭管理,禁止变更为商品房流入市场,出售(对象为合资格申购者)价格不得高于原购房价格,回购(对象为建设运营机构)价格按照原购房价格每年扣减1%计算。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并加大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力度。(界面新闻)
|点评| 为了缓解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压力,同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去年,政策明确提出将去库存与保障性住房结合的思路。地方购买市场上的库存商品房,用于配售型保障房等保障性住房。保障房面向中低收入人群,和市场价相比有明显价格优势。但是考虑到开发商此前的建房成本可能并不低,在“保本微利”的原则下,地方在收房时如何和开发商定价,也成了难题。
广州作为首个推出配售型保障房的一线城市,其做法对国内其他城市都有较大借鉴意义。从其推出的项目位置来看,交通都较为便捷。此前部分地区推出的保障型住房位置偏远,居住质量欠佳,反而加剧空置压力。保障房的成本、定价和居住质量,尤其需要权衡。同时,保障房供给力度也需谨慎把握,若节奏过快或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各地如何“收储”,还需要慢慢摸索。
长沙县推出购房7天无理由退订
3月20日消息,湖南长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日发布《关于落实购房订金保护期的通知》,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的7个自然日内,可无理由申请退还订金;超过7天,订金将自动转为定金。相关条款须明确写入认购书,确保执行透明。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湖南省会长沙市下辖的一个县。
长沙县这一政策直击房屋交易中长期存在的“定金与订金混淆”痛点,通过设置“冷静期”,有效缓解购房者的资金安全焦虑。此外,长沙县同步发布“现房楼盘名单”(入选条件:已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不仅倒逼房企提升综合竞争力,还将强化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信任纽带,短期内有望释放观望需求,长期则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财联社)
|点评| “定金”和“订金”一字之差,但法律意义却大有差别。“定金”就是说“定”了要买这套房子,后续买家反悔了,这笔钱也要不回来;而“订金”则更像先交笔预“订”款,再看看,如果后面不买了,是可以协商退款的。只是在实际交易中,部分售房人员可能会故意模糊二者的含义,在购房协议里设置不利于买房人的条款,诱导购房者交付后续无法追回的“定金”。
买房本来就是个复杂的活儿,购房者还要练就“火眼金睛”,识别协议里的文字陷阱,更是难上加难。长沙县推出的政策,明确了时间界限,简化了“定金”和“订金”的差别,也堵住了卖房者利用一字之差做文章的空子。优化楼市并非只能降门槛、降费率,减轻购房者的心理负担也很重要。
深圳二手房在售量“六连涨”
3月18日消息,据公开在售二手房源量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17日,深圳全市共有68530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环比上周增加868套,二手房在售量“六连涨”。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期深圳二手房市场持续回暖,上周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808套,环比下降0.2%。二手房录得量虽有小幅下滑,但从绝对值看,仍保持高位水平运行,市场热度持续。
除了深圳,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在近期都有所回暖。根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上周监测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10.48%、同比上涨34.38%,新房成交同环比分别上升4.22%、11.55%。月内累计成交来看,2025年3月1日至16日,二手房、新房成交量分别较2024年3月同期上升30.58%、小幅下降0.61%。(证券时报)
|点评| “金三银四”到来,房主挂房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推动深圳二手房在售量连续六周上涨。此前在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二手房市场显著复苏。市场信心得到修复,购房者入市的脚步加快,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明显回升。不过,二手房市场整体依然是“以价换量”的行情为主,仅有少数核心区域的二手房价格出现反弹迹象。
和新房市场相比,同区域的二手房价格仍具有一定优势,或还将吸引购房者不断入场。成交量持续回暖,能够为房价止跌回稳提供一定支撑。但当前市场分化明显,除去重点城市的核心区域,其他地段楼市短期内或仍将承压。
2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转降
3月17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稳中略降。具体而言,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1—2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 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房地产进入传统销售淡季,主要城市房价整体环比微跌。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保持了上涨态势,在市场调整中表现出了较强韧性,已出现初步回稳迹象。二、三线城市2月推出的多为尾盘,降价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走弱。二手房市场受假期影响更为显著,交易活跃度下降,影响了价格表现。不过,核心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依然较为火热。
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改善,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均有所收窄,市场信心得到积极修复。当前楼市分化现象加剧,伴随后续房企进入“小阳春”销售,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回暖。但在非核心区域,需求复苏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3月上海二手房单日成交量屡攀新高
3月11日消息,随着越来越多刚需客户入场,上海楼市的成交表现也愈发突出。继3月1日、2日的二手房成交量突破千套后,这一数字再创新高。数据显示,3月8日,上海二手房网签达1432套,是2025年首次单日突破1400套,仅次于2024年12月28日的1466套。根据网上房地产发布的网签数据统计,3月1—8日,上海二手房总共成交7572多套,平均日成交量约940套。
从目前安居客线上的数据来看,二手房的热度好于新房,并且近一周还在上涨。业内预计,3月的成交量将有较好的表现。上海二手房放量的势头从2月份起就已颇为明显。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约1.54万套,环比下降约4.31%,但同比增幅超124%。(第一财经)
|点评| 近期上海二手房市场热度较高,交易活跃,成交速度加快,部分热门地段已经出现量价齐升的迹象。节后购房需求释放,加上市区二手房价格有回涨的苗头,也推动刚需积极入市。从成交户型和价格来看,面积不到90平方米、200万元以下的“老破小”依然是二手房市场成交主力。同时,改善型需求的置换客群显著增加,也在一定程度支撑了二手房市场的热度。
经历此前楼市调整,当前上海二手房市场仍有较高的性价比。伴随更多购房者进场,回暖态势有望得到延续,市场信心将进一步修复。不过,非核心区域依然存在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房价在短期内可能还将承压。
苏州推特色房贷每月最低仅还100元
3月11日消息,据苏州住建对外披露,近期与相关金融机构研究出台了“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叠加人才房票政策,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助力青年人、新市民购房置业。
其中,“低首付”指最低首付比例15%,符合各地人才房票政策的购房者,可将人才房票等额抵用于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首付款;“低利息”指符合相关征信条件,可享受最低商业贷款利率;“低月供+宽期限”指部分金融机构可提供定制化购房贷款产品,可享受前五年每月最低只归还100元本金,延长购房者本金还款期限,降低购房初期还款压力。(第一财经)
|点评| 苏州放出的楼市新政,不仅降低首付比等购房门槛,而且创新购房贷款产品,减轻前期月供压力、放宽还贷期限。如果以200万总价的房子来算,按照特色房贷业务,前五年每月还款最多能减少差不多一半。对于年轻人来说,安家置业的初期压力将得到明显缓解。
一般来说,青年前期积蓄较少,后期还款能力或会逐步增强。“三低一宽”特色产品,相当于设置了一个缓冲期,为购房者提供了更灵活的周转空间。楼市政策放宽,有望刺激更大的购房需求,也能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不过,“三低一宽”只是提供了将还款压力分散到后期的空间,如果没有理性评估购房者的长期还款能力,可能会有不小的风险隐患。
2月广州一手住宅成交增长59%
3月4日消息,继1月份一手住宅网签面积同比录得大幅增长后,2月份,广州楼市保持了止跌回稳的向好态势。据克而瑞统计,2月份,广州一手住宅成交了36.27万平方米、3420套,同比分别增长了46%、59%。春节假期后,市场活跃度逐渐上升。
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2月广州市二手住宅共网签6278套,网签面积62.2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9.04%和26.90%。春节过后,广州市二手住宅市场回温迅速,其中2月17日—25日的日平均网签达381套,预计2025年3月二手住宅网签极大概率将回升至万宗以上水平。(综合中国房地产报)
|点评| 2月广州的一手和二手住宅市场表现都比较活跃,节后复苏态势明显。一手住宅成交量录得较高增长,市场信心进一步得到增强。今年1月,广州新房价格在经历长期调整后有所回升,止跌迹象初步显现。2月成交量保持强势增长,也为后续房价回稳打下了基础。
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同样录得增长,区域分化下,热点板块回温尤为显著。处于政策宽松的窗口期,不少此前持观望态度的购房者在节后陆续入市,带动市场行情回暖。作为经济强市,广州的人口吸引力也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伴随房企展开“小阳春”营销,推盘节奏加快,促销力度加大,或将在未来一个月激发更多购房需求。
百城二手房价连续7个月跌幅收窄
3月3日消息,中指研究院近日发布《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71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1%。从城市价格涨跌来看,43个城市环比上涨,47个城市环比下跌,10个城市价格持平。二手房市场方面,2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0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2%,但跌幅较上月收窄0.09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呈现收窄趋势。从涨跌城市数量来看,仅有3个城市环比上涨,97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
报告显示,2月,受部分城市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影响,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结构性微涨;二手房市场跌幅持续收窄。从市场交易来看,以深圳、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春节过后迅速摆脱假期影响,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节后交易快速复苏。(澎湃新闻)
|点评| 2月份百城新房价格整体微涨,主要是由改善型项目推动的结构性上涨。改善型需求逐渐成为主导,新房市场内的优质项目积极入市,加上房企调整推盘节奏,供求关系得到改善,新房市场的价格表现相对稳定。相较而言,二手房市场的房源不少在老小区,产品缺少竞争力,库存积压与需求不足矛盾依然明显,大多数地区仍面临价格下跌压力。节后,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带动二手房市场整体跌幅收窄。
整体而言,2月份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一定修复,但区域分化依然严重。从土拍市场表现来看,也是热门城市的优质地块热度较高。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然需要时间,核心城市表现出较强韧性,而在其他地区,购房者入市、房企拍地依然谨慎,观望情绪仍待缓解。
全国多地出现“物业费降价潮”
2月28日消息,江苏省句容市有关“空置房物业费降价”的新规近日引发市场关注。按规定,满足普通住宅物业、业主大会成立前业主未入住或未使用,连续空置超过6个月、物业确认为空置这几个条件,业主就能享受前期物业费打七折的优惠。
近一年来,全国多个城市迎来一波物业费降价潮。从去年2月起,青岛市就开始实施空置房物业费“打六折”的政策,甘肃省兰州新区则将这个数字降到了“五折”。除了空置房的物业费打折,不少城市的现行物业费也迎来降价。2024年,包括重庆在内,以及银川、青岛、武汉4城有百余个项目实现了物业费下调,降幅在20%—35%之间。(综合红星资本局)
|点评| 近一年的物业费降价潮,主要是由政策引导和市场施压共同推动。质价倒挂,是一直以来不少地方的物业管理乱象。部分物业公司凭借垄断地位,收取高价物业费却疏于提供相应物业服务,使业主苦不堪言。近年物管企业数量增加,但房地产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物管行业也转向存量竞争。压力下,业主话语权提高,物业公司或主动或被迫降价来争夺市场。
物管行业自身经历调整的同时,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复苏,部分地区也已在政策层面推动物业费下调。比如降低空置房物业费成本,激发购房积极性。不过,目前物业费降价只集中在部分城市,大多数业主的感受还并不明显。未来伴随物管行业转型加快,这一趋势可能会逐渐扩散至更大范围。
天津和平区地块刷新近7年楼面价纪录
2月26日,天津拉开2025年土拍大幕。其中和平区山东路地块起始楼面价39926元/平方米,就已刷新天津近7年宅地单价地王纪录。该地块位于和平区山东路与哈密道交口,共有4家房企竞拍,经过21轮举牌,最终由天津津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民企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控股的天津泰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体以2.96亿元竞得,溢价率8.82%,成交楼面价43449元/平方米。
当日,天津以总金额38.3亿元成交7宗宅地。7宗宅地总规划建筑面积为33.81万平方米,分别位于和平区1宗、河东区2宗、津南区2宗、红桥区1宗、西青区1宗。其中,和平区山东路地块以溢价率8.82%成交,其余6宗宅地以底价成交。(澎湃新闻)
|点评| 天津开年首场土拍,表现较为稳健,7宗土地全部拍出。拿出的地块整体容积率不高,打造高品质住宅的空间较大。其中溢价拍出的和平区地块位于核心地段,也更受青睐。部分地块并非首次挂牌,楼面价有所下降,较周边地块更具价格优势,在性价比上较具吸引力。和核心城市相比,天津的土拍市场热度仍存在一定差距,土拍回温仍需要时间。
目前,改善型住房需求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房企拿地也更看重地块的开发潜力。要推动土拍市场复苏,还需要地方进一步优化供地策略。同时,房企仍面临一定资金压力,在出手时也较为谨慎。对于开发成本较高的优质地块,现阶段更倾向于联合拿地。
杭州今年第三次土拍平均溢价率超45%
2月25日,杭州今年第三次土拍共出让3宗宅地,总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总起价46.68亿元,共揽金约67.98亿元,平均溢价率高达45.6%。其中,杭州市上城区城东新城单元地块被华润置地以26.18亿元摘得,溢价率72.48%;杭州市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由中天美好集团和海威置业联合体以18.83亿元竞得,溢价率50.29%。
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杭州二手住宅成交量自今年第6周起快速回升,且已连续3周上升,第8周成交量创下2025年以来周度成交量新高。新房市场也在稳步复苏,第8周杭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589套,较前一周上涨4.25%。(综合证券日报)
|点评| 凭科创实力出圈后,杭州的城市吸引力提升,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也持续升温。实际上,杭州此次供地拿出的也是核心优质地块,房企的储备意愿比较强烈,加上楼市政策宽松,杭州新房限价取消,也给土拍溢价成交打开了空间。核心地块的开发成本较高,参与土拍的房企中,以联合体方式“抱团取暖”的数量有所增加,也让土拍竞争更加激烈。
和土拍市场热度同步,杭州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市场信心在近期热点中得到增强。支撑楼市的核心是人,杭州在产业和人才政策上的布局,共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房企高溢价拿地相呼应的是,目前部分大户型、改善型住房的价格有所回升,市场分化下,高品质住宅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潜力。
上海杭州多地块溢价成交
2月20日,上海2025年第一批次土拍共有4宗涉宅用地出让,总起始价119.24亿元。最终4宗地块均溢价成交,总成交金额159.26亿元。其中,最受关注的虹口区地块经过184轮竞价,最终由金茂和庆隆联合体以89.64亿元拿下,成交楼面价11.75万元/㎡,溢价率38.2%。该地块成为上海去年8月实行“双高双竞”政策以来的新总价地王。
同日,杭州有3宗涉宅用地出让,也均溢价成交,总成交金额31.405亿元。其中,城东新城单元地块经过77轮竞价,最终由大家房产以10.83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4.75万元/㎡,溢价率54.04%,该成交楼面价位居杭州宅地楼面价TOP4。(证券时报)
|点评| 上海和杭州是房企的“补仓重地”,节后市场热度不减。主城区稀缺地块的溢价率相对更高,而上海非核心区的外环地块同样溢价成交,外环外区域的价值也得到看好。同时,上海此次溢价成交的地块,基本是由联合体竞得,其中不乏外资参与的身影。联合开发优质地块,能够分摊成本、分散风险,有望成为外资参与住宅市场的新趋势。
两地土拍中,民企的拿地积极性均有所提升。本土房企在杭州土拍市场中表现突出,“深耕策略”支撑起较强的拿地意愿。当前政策环境较为宽松,土拍市场回暖,市场信心得到一定程度修复。但在核心城市以外,仍然面临库存积压与需求不足的问题,未来市场复苏存在不确定性。
深圳楼市再现“打新潮”
2月20日,位于深圳龙华区的中洲迎玺三期登记人名册公示,共有2990批客户登记入围,意味着2990批客户抢780套房,认购比为3.8:1,成为今年首个登记比超3倍的深圳新盘。有参与“打新”的购房者表示,吸引其购买新房的原因主要在于折扣后的价格低于周边新房,而且是建筑新规后的新盘,实用率较高。与此同时,最近每天都能收到房产中介经理推送该项目的信息。房企选择与房产中介机构联动,进行大规模的宣传造势。
节后开工仅两周时间,深圳楼市复苏势头明显。新房市场方面,乐有家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上周深圳乐有家门店的一手看房量环比上涨165%,达到2024年10月以来的最高峰水平。(证券时报)
|点评| 深圳楼市节后首个热盘,主要还是靠低价推动。折扣价加上使用率,性价比优势吸引了大量购房者。作为核心城市,节后深圳楼市复苏较快,市场活跃度较高,但整体而言,新房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经历此前房价调整阶段,部分购房者在观望后考虑购房,或还将释放一部分刚需。热点区域可能迎来“小阳春”,但楼市长期止跌企稳,还需要行情持续向好支撑。
同时,楼市分化还在加剧,深圳的豪宅市场表现强劲。高端客群积极入市,一定程度上托起了此轮复苏行情。但是一些偏远区域的非核心楼盘、非学区房以及“老破小”,市场表现还是较为冷清,短期内房价或仍将承压。
1月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发债增六成
2月14日消息,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1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09.8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570.3亿元同比下降约11%。尽管1月房企信用债整体发行规模在上年高基数下大幅回落,但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债规模有明显增加,绿城、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4家房企合计发行总额39亿元,较去年同期2家房企发行的24.4亿元增长约60%。
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达52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是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回顾2024年全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8亿元,而发行规模为2158亿元,借新还旧偿还到期债务仍有较大缺口。(第一财经)
|点评| 此前为帮助房地产企业融资纾困,政府推出信贷、债券和股权三方面融资支持,也被称为“三支箭”,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其中“第二支箭”。目前,央国企在房企债券融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房企的资金压力较大。近期房企融资政策宽松,也为民营及混合所有制房企融资打开空间。在“第二支箭”支持下,1月发债规模增长明显。
尽管部分房企进行了债务展期或置换操作,但今年整体偿债压力还是比较大,资金因素仍是关乎房企生死的关键。要提振市场信心,帮助房企走出风险,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考虑到市场的谨慎态度,民营房企的融资环境有待继续优化。
多地迎来新一轮土地出让
2月12日消息,春节假期结束后,土地市场迎来新一轮土地出让,“开门红”行情延续。在郑州,中海地产以10.89亿元的高价竞得金水区一宗地块,溢价率高达87.5%,成为2021年来郑州涉宅用地成交溢价率最高的地块。北京市朝阳区一宗涉宅组合用地经过超百轮竞价后,以87.295亿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10.5%。
近期多场土地拍卖活动中,高溢价成交的地块不在少数。成都2025年首场土拍中,两宗住宅用地全部溢价成交。上海2025年首场土拍中,松江区一地块溢价率达27.93%。深圳2025年首宗宅地出让,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一地块溢价率达70.37%。杭州拱墅区湖墅单元地块以54.6亿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71.25%,刷新了杭州土拍史上最高成交楼面价。(澎湃新闻)
|点评| 现阶段高溢价成交的地块,主要还是在核心优质区域。房企间分化加剧,多数房企仍将去库存作为重点,拿地态度比较谨慎。整体来看,大多数城市的土拍市场还是较为平淡。部分重点城市土拍市场回暖,市场情绪得到一定修复。销售端表现直接影响着房企的拿地意愿,土拍市场热度能否延续,仍需要观察后续市场表现。
对于房企来说,年初拿地有利于推动项目开工进程。优质地块的开发价值较高,未来利润可观,也打开土拍溢价空间。与此同时,溢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土拍成本,拿地主力还是头部房企以及央企国企,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可能会在竞争中被加速淘汰。
深铁借款28亿助力万科化债
2月10日,万科发布《关于深铁集团向公司提供股东借款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拟向万科提供股东借款,借款金额为28亿元,借款用途即“用于万科偿还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的本金与利息”。
万科在公告中称,本次公司向深铁集团借款利率按年化2.34%计算,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LPR,定价公允、合理。另外,从市场惯例看,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质押率通常为30%至60%,本次大股东深铁集团为体现对公司的大力支持,提振市场信心,将质押率设定为70%。(第一财经)
|点评| 万科高管层“换血”没多久,深铁集团就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万科预计有数百亿元债务陆续到期,仅靠自身流动资金恐怕难以应对,偿债压力较大。和向银行借贷相比,深铁集团提供借款显然更加直接迅速,能够缓解万科的燃眉之急。借款利率也显著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国资股东的支持态度可见一斑。
巨额预亏叠加新一轮偿债高峰,万科面临严峻挑战。此前国资派驻高管接手万科的业务,可能也是为了全面掌握公司形势,以更好提供资金救助。这次出手后,深铁集团或还会向万科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市场信心有望得到修复。不过,深铁集团自身同样面临资金压力,后续担子可能会更重。
1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2350亿元
2月5日消息,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2025年1月房地产企业销售榜TOP100的情况。从销售额来看,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万科地产和华发股份位列前五,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180.1亿元、120.2亿元、116亿元、110.1亿元和96.6亿元。从均价来看,百强房企销售均价环比上升,2025年1月百强房企销售均价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5.9%。
中指研究院公布报告显示,2025年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350.3亿元,同比下降16.5%,降幅延续收窄态势。(第一财经)
|点评| 尽管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百强房企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整体而言,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头部房企的表现抢眼,滨江集团成为榜单前十中唯一民企,民营房企的销售压力相对较大。在楼市利好政策的带动下,一线城市的市场交易活跃,三线、四线城市的表现则较为平淡。市场分化明显,三线、四线城市的“返乡置业”需求也有所减弱。
目前,房地产市场回暖主要集中在热点城市,全国普遍性的楼市回温仍需要时间。从推盘策略上看,重点城市房企的推盘次数减少,但销售效率有所提高,优质项目的市场接受度普遍较高。在这一趋势下,未来房企间的业绩分化可能会更加明显,拥有优质项目的房企可能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